一分钟了解辩证法的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!

原创 David  2023-07-11 18:00  阅读 1,459 次
>明月合作型SEO

导读:本文包含三观两论

一.辩证法的三大规律

辩证法三大规律,即对立统一规律、质量互变规律、否定之否定规律。

这三大规律在 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。这是黑格尔在《逻辑学》中首先阐述出来的,恩格斯则将 它从《逻辑学》中总结和提炼出来,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。

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。尽管辩证法的 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,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 ,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。

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。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,它是其中的“一”。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“二”。

用逻辑关系图表示,是这样的形式:

对立统一规律┤ (核心规律)

┌量变质变规律——变化规律:内部变化规律

└肯定否定规律——发展规律:外部过程规律

否定之否定规律包含在肯定否定规律内部,属于发展的连续性具有的客观规律。 从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学证明中我们看到,对立统一规律表现得最突出,其次是量变质 变规律。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不存在呢?我们说,这个规律在哲学证明中也体现出来了,但是很不明显。

对立统一规律

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,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,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。

质量互变规律

事物的质、量、度。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。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 物的内部的规定性。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。一定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 的量。是质和量的统一体。?

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,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。质是 人们区分、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。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。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 的变化,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,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,仍是原来的事物。这种保 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。度是质和量的统一。

否定之否定规律

否定之否定规律.肯定—否定—否定之否定,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,它所提示 的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总趋势。

1、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。肯定方面是指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 ;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,促使事物质变走向死亡的方面。肯定方面和否定方 面是事物内部固有的相互依存、相互排斥的两个方面。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。

2、辩证的否定。(1)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身否定。由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肯定因 素和否定因素的对立统一,当事物的肯定方面占主导地位时,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 ,处于量变阶段,而当矛盾双方长期斗争,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而居于支配地位时, 发生矛盾转化,量变也转化为质变,以致该事物死亡,发展为新事物。(2)辩证的否 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:①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。事物的发展是旧事物死 亡和新事物产生,是质变;发展只能通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实现。任何新事物都是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;没有否定,就没有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诞生,也就没有发展。②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。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,新旧事物有着本 质的区别。但是,新事物是从旧事物的结体中脱胎出来的,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。新旧事物之间的这种内在的、必然的联系,正是通过否定这个环节实现的,表现 出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的特征。

3、否定之否定。

事物运动全过程的辩证图景是:肯定——否定——否定之否定,是 经过两次否定,三个阶段的周期性过程。只有全部走完这个周期性过程,才能达到矛盾 的完全解决。并使新事物日益完善,这是否定之否定,“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”的辩证发 展的真谛。

4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。

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,事物发展方向和总趋 势是前进的,上升的,而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曲折的。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

一。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,上升的。

因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否定都是消极因 素的服从和积极因素的保留,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日益完善的过程。因此,事物发展从低 级到高级,呈现出前进与上升的趋势。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。

曲折性主要表现为:

第一,事物经过两次否定,出现第一个阶段的某些特征。仿佛是向旧事物的某种回归, 使事物发展道路不是呈直线型,而是呈“之”字型。

第二,事物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暂时的 挫折,甚至发生暂时的倒退或逆转。?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 折性,说明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。符合客观规律,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 事物是不可战胜的。尽管道路曲折险阻,但只要是真正的新生事物,总是能战胜各种消 极因素,克服阻力,茁壮成长。

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

二.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(五大范畴)

1、本质和现象

(1)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 一对范畴。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现特征。现象中分真象和假象,真象是从正面表 现本质的现象,假象是从反而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。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,是组成事 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

(2)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。

①现象和本质的对立和区别是:

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,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;本质在事物的内部,只能通过抽象 思维去把握。现象是个别、片面的东西;本质是一类现象中一般的、共同的东西。现象 多变、易逝,比本质丰富、生动;本质则相对稳定,比现象单纯、深刻。

②现象与本质 又是统一的。一方面,本质离不开现象,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,不表 现为一定现象的纯粹本质是不存在的;另一方面,现象也不能脱离本质,本质决定现象 ,即使是同本质鲜明对立的假象,也为本质所决定,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。

③现象和本 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。

①现象和本质的对立,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;现象和本质 的统一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。科学的任务就是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,达到科学的认 识。

②在实际工作中,要注意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,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,不要为假 象所迷惑。

2、内容和形式

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和结构及其表现形式之间关系的一 对范畴。

(1)内容和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。

①内容是指事物的内在要素及其相互之间 的关系,主要包括事物的构成成分、内在特征、运动过程以及发展趋势。形式是指事物 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。内容活跃易变,形式则相对稳定,内容不同于形式。

②内容决定形式,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,由此形成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,不断地 使形式与内容之间由相对适合到相对不适合再相对适合的发展。

(2)掌握内容和形式 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。

①注重内容,善于选择合适的形式。

②根据内容与形式 矛盾运动的原理,推动事物的发展。

1、原因和结果

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。结果是指由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 象。在现实世界中原因总是伴随着结果,结果一定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;因果双方失去 一方,另一方也就存在。同时,在无限发展的链条中每一现象发展的原因和结果往往是 相互作用,互为因果的,即甲现象引起乙现象,反过来乙现象又作用于甲现象,甲乙互 为因果,即因果循环。

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科学研究、获得科学认识的 前提。科学研究在一定意义上,就是揭示事物因果联系,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。正 确地把握因果联系,有利于总结实际工作经验。总结工作经验时,不仅要肯定成绩,发现错误,而且要找出取得成绩和产生错误的原因,这样,才能不断推动工作。准确地把 握因果联系,能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。预见今后工作中可能产生的成果,及时采取措施 ,防止和排除不利成果,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件。

2、必然性和偶然性(主导)

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、一定要发 生的、确定不移的趋势。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系联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,可以 这样出现,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。

(1)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。

①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。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居支配地位,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;偶然性居于次要地位,不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。

②必然性和 偶然性体现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势。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持久稳定的趋势;偶然性则 是暂时的、不稳定的趋势。

2)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。

①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 中,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粉粹的必然性。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,并为自己开 辟道路。

②偶然性体现必然性,并受制于必然性。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。偶 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,凡是存在偶然性的地方,其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。 任何偶然性都不能完全地、绝对地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。

③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。由于事物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,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 是相对的。在一定条件下,偶然性可以转化为必然性,必然性也可以转化为偶然性。

( 3)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。

①掌握客观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础 。只有立足于必然性,努力研究揭示必然性,才能使科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。只 有认识必然性利用必然性才能获得自由。

②在科学研究中偶然性的作用也不能忽视。只 有认识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,才能注意利用一切的偶然因素去推动科学发展,防 止和消除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,做到“有备无患”。

3、可能性和现实性(理想/现实)

可能性是指包含在事物中的,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,是潜在的,尚未实现的东西。现实性是指导包含内在的根据的,合乎必然性的存在, 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。

(1)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。

①可能性和现 实性是相互区别的,可能性是尚未实现的东西,不是现实性;而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了 的可能性,已不再是可能性。

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,它们相互依赖、相互转化 。相互依赖。可能性存在在于现实性中,离开现实性,就谈不上可能性;现实性也离不 开可能性;没有可能的东西,不会成为现实,任何现实都是由可能转化来的。?相互转 化。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现实性;现实性又产生新的可能性,即现实性化为可能 性。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赛程。这种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。 在人类社会实践中,可能由现实转化需要客观条件,还需要主观条件。

(2)可能性和 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。

①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立足于现实,从现实出发制订我们 的方针、方案、计划。只有从现实出发,才能正确分析种种可能性,正确预见未来,使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。

②在制订计划、方案前要注意分析可能性的各 种情况:可能和不可能;现实可能和非(抽象)可能;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;可能性在

量上的大小,即或然率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,争取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,避免坏 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,从最好处努力,从最坏处准备,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。

③可能向 现实转化了客观条件,还需要主观件,即主观努力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,创造各种 条件,使好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。一、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⑴唯物主义坚持物 质第一性,意识第二性,主张认识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。⑵马克思主义将实践的观点引 入认识论,消除了旧唯物主义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的缺陷,科学地说明了实践是 认识的基础,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,认识不再是对客体的消极 直观反映,而是对客体的能动反映。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,阐 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,是一个随意实践的发展由浅入深,由低级到高级 的永无止境的辩证发展过程,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化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 。⑷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,实践的观点是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。

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(一)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。现象和本质有明显的差别。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,是 表面的、多变的、丰富多彩的;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,是深藏的、相对稳定的、比较 深刻、单纯的。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,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。 (二)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。 1、两者是相互依存的。现象是本质的现象,本质是现象的本质。也就是说,本质只 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,现象只能是本质的显现,他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。任何 一方离开了另一方都是不能存在的,实际的存在总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。 2、两者是相互蕴涵的,在实际上也是相互包含的。本质寓于现象之中,这是非常明 显的,因为现象是整体,本质是现象的一部分,固然是根本性的部分。反过来,本质也 包含现象,因为现象尽管是多种多样的、纷繁复杂的,但毕竟是由本质决定的,早已潜 在地包含于本质之中。 3、现象与本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。本质变现象应理解为本质表现为现象。某一具体 的人无疑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体,但其本质也在不断地表现出来,即不断转变为现象。 现象与本质的相互转化,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。 (三)区别真象与假象、假象与错觉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。假象则是一种虚假的现象,它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, 但却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表现。 错觉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,属于主观的范畴;假象则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 条件造成的,它是现象的一种,属于客观的范畴。 现象和本质这对范畴作为思维形式,具有

三.重要的方法论意义

(一)现象和本质的对立

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;现象和本质的统一,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。 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。人们只有通过对大量现象的研究,才能发 现事物的本质,达到科学的认识。如果二者只有对立而无统一,那么一切科学研究、科 学认识就是徒劳无益、白费力气的了。

(二)在实践中要注意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,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。 从现象进入本质是认识的深化,却不是认识的终止。由现象进入到本质,在一定程度 上认识到了事物的规律性以后,还必须在这种认识的知道下,继续地研究尚未研究过或 尚未深入研究的现象,以此补充、丰富和加深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。这是一个有现象到 本质又由本质到现象的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。

(三)注意防止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(教条主义)的出现 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自觉的思想体系,以割裂现象与本质为其立论的依 据。经验主义否定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,也就是否定现象到本质的转化;理性主 义否定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转化,也就是否定本质到现象的转化。实际生活中的经验 主义和教条主义并无自觉的思想体系,它们只是表现为实际认识过程中的片面性,但其 认识基础同样是割裂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。

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,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,辩证 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,

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。

联系的观点: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。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 物之间的相互影响、相互依赖、相互作用。联系是客观的、普遍的,联系的形式是多种 多样的。

发展的观点: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,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。发展是指 事物由简单到复杂、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,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,发展是客观的,有规律的。

一分为二的观点: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,既要看到普遍联系,又要承认它 们之间的区别,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,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,既要看到事物 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,既要看到个别,又要看到一般。

辩证法VS形而上学

形而上学:是-是,否-否,非此即彼。
辩证学:是-否,否-是,亦此亦彼

相关推荐:

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框架体系

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联系的含义和特征

 

 

 

 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shendukeji.com/2085.html
关注我们: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:扫描二维码 号名称暂无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明月SEO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西安网站制作

发表评论


表情